國(guo)內某(mou)工地正在(zai)安裝(zhuang)的設備,其中有304不鏽鋼管道和接頭。焊接後,在(zai)臨近海洋(yang)大氣的工地倉庫中存放(fang)不到一個月,就在(zai)焊縫附近出現了嚴重的黃褐色鏽蝕(shi),示意圖見圖9.16。
經微觀檢查,焊接熱影(ying)響區有碳(tan)化物析出,但(dan)晶間腐蝕(shi)檢驗表明,由於不鏽管材為超低(di)碳(tan)的022Cr19Ni10,因(yin)此並(bing)無(wu)晶間腐蝕(shi)存在(zai)。根據對鏽層的微觀檢查,鏽層也有明顯(xian)的三層結構,見圖9.17。
三層結構的化學(xue)成(cheng)分分析(俄歇能譜分析)結果見表9.8和圖9.18。從這些結果可知,A層和B層均為貧鉻層。同時,根據分析,鏽層表麵上還存在(zai)濃度(du)高達(da)3.65%的Cl-,此Cl-直到鏽層深(shen)度(du)達(da)1000nm後才逐漸消失(shi)。鏽層厚度(du)在(zai)大約5000nm的範圍內,含氧量也高達(da)20%以上。可以認為:由於焊接過(guo)程的高溫引起(qi)焊縫附近氧化,鉻首先產生氧化而導(dao)致貧鉻層的形(xing)成(cheng),此焊件在(zai)含大量Cl-的潮(chao)濕(shi)海洋(yang)大氣中放(fang)置後,貧鉻層由於Cl-等的作用(yong)而迅速(su)鏽蝕(shi)。
焊後,經采取措施(噴砂、酸洗等),去(qu)除(chu)貧鉻層後,就再沒(mei)有出現鏽蝕(shi)問題。